11月11日-13日,中信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年会在深圳举行,奥比中光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源浩受邀出席;在11日上午的主论坛圆桌上,黄源浩,影石创新创始人、董事长刘靖康,长存资本总经理施文广,乐聚智能研发副总裁吴雨璁与主持人中信证券科技产业首席分析师许英博,以新质生产力为题,共话科技产业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和投资方向。
“未来机器人的数量会比人类多,将是千倍万倍的增长。2050年,机器人有望实现百亿台的市场图景。”黄源浩分享,奥比中光坚持打造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致力于把核心的视觉技术做到极致,脚踏实地与行业客户一起迎接机器人和AI的星辰大海。
奥比中光黄源浩出席中信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年会圆桌论坛
“机器人离不开智能的‘眼睛',机器人市场需要共性技术中台”
“十五五”新时期,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加速演进。在论坛中,嘉宾们作为新质生产力中的资本界与产业界代表,就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展开探讨。
黄源浩表示,奥比中光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年轻的科创板企业;但另一方面,核心团队拥有超过20年的光学技术沉淀,也是一支“成熟”的中国人工智能生力军。
“AI大模型迅猛增长以来,机器人的发展一日千里。”在黄源浩看来,传统的机器人,如机械臂,没有眼睛,没有大脑,只是自动化的工具;而未来的机器人一定会更加聪明,这就离不开智能的"眼睛";再加上灵巧的"手脚",未来机器人才能真正走入每一个真实场景,帮助人类替代各种脏活、苦活、累活。
从自动化到智能化,从机械臂到具身智能,能够提供关键共性视觉技术、协同不同行业机器人企业加速进化的平台型企业是产业刚需。
黄源浩表示,奥比中光始终致力于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的搭建,不做品牌,只聚焦如何把机器人最关键的视觉技术做好、如何把机器人相关的商用痛点解决好,一个一个行业去"磕",最终实现为全球机器人客户提供更好的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解决方案。
“没有白交的学费,一切都是锻造团队内功的必经之路”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奥比中光成立以来,经历过哪些尝试和探索,又做过哪些正确的选择?在回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时,黄源浩坦言,在初期的发展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比如客厅娱乐、电视互动游戏等行业探索。
“选对技术的应用方向和场景非常重要。”黄源浩提到,“12年前奥比中光成立之时,3D视觉是一个很小众的行业,但是我们坚信世界是三维的,将来3D视觉一定会有很大的市场价值。”
基于专业与信念,奥比中光始终坚持底层技术的研发投入。“后来证明,这条少有人走、看似漫长的小径,却是最广阔的‘捷径’,并最终帮助奥比中光构筑了核心壁垒。”黄源浩表示,奥比中光从底层的芯片、光学、算法、硬件、嵌入式系统都有很扎实的研发能力,包括自研的十几款芯片等。“虽然交了一些学费,但是锻造了我们的内功,也积累了对行业和场景的理解,现在有种开始开花结果的感觉——公司营收持续增长,3D视觉技术也做到全球领先。”
“硬实力就是话语权,要积极参与标准制定”
“2050年机器人有望实现百亿台的市场图景。”对于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黄源浩认为,当下正在经历的具身智能浪潮,远比过去的机械化、电气化、数字化猛烈得多,未来,机器人数量会比人类多,机器人将迎来千倍万倍的增长。而只有视觉能力超越人类,机器人才有机会真正比人类更智能,黄源浩判断,机器人的眼睛和大脑还需要15年的技术突破。
“现阶段,机器人行业就像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大规模产业化的黎明就在眼前。”在黄源浩看来,在这个阶段,企业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领先,而且要力争比别人更快的增长速度。
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也是如此。“最实质的就是市占率,大家都用我们的传感器,自然就有话语权。”目前,在市场规模落地上,奥比中光已经拿下了两个“70%”——在国内服务机器人以及韩国商用和工业移动机器人3D视觉领域市场占有率均超过70%。除了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对技术前沿方向保持敏捷、大胆投入也很重要,比如机器人“手-眼-脑”一体化研发等。
“机器人和AI是美好的星辰大海,我们将仰望着星空、也脚踏实地地迈过眼前的挑战,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在圆桌最后寄语环节,黄源浩分享道。

中信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年会“聚焦新质生产力”圆桌论坛
作为国内券商龙头代表,中信证券每年的资本市场年会是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行业盛会之一。本届年会汇聚百余位顶尖学者、产业专家、企业和投资机构代表,以及千余家备受市场关注的上市公司,共同展望全球局势、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未来。